虚证 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,致使脾胃消化无力,食欲不振,面黄肌瘦,精神倦怠,乏力,或大便溏稀。唇舌较淡,舌无苔或少苔,脉细弱无力。治以健脾益胃法。常用理中汤加减。
处方举例一:党参9g,白术9g;茯苓9g,草蔻3g,干姜3g,生谷,麦芽各9g。
处方举例二:党参9g,茯苓9g,焦术3g,甘草3g,焦查6g,川朴3g,生麦芽9g。
加味法 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:1潮热加骨皮9g,白薇9g;2腹泻加山药9g,莲肉9g;久泻加赤石脂9g,诃子6g;3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;4气逆加砂仁3g,千年健9g;5虚甚加黄精9g;6腹胀加莱菔子3g;7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.5g;8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,每次0.3~0.6g,日2~3次。9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,浮小麦9g。
针灸疗法 可灸足三里、合谷、中脘、梁门穴。
捏脊疗法 对厌食效果好,特别是对虚证。方法参阅医护治疗专节。
【病因学】
胃肠道疾病:如消化性溃疡、急慢性肝炎、慢性肠炎、各种原因的腹泻及慢性便秘等都是常见的原因。消化道变态反应及服用易引起恶心、呕吐的药物如红霉素、氯霉素、磺胺类药物以及氨茶碱等也可导致厌食。全身性疾病如结核病、胶原病、贫血、及一些慢性感染等。锌缺乏和缺乏某些内分泌时,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等。其他如肝功能不全、高血压、酸中毒、尿毒症、以及心功能不全消化道淤血。近年来较多增加的维生素A和/或维生素D中毒等。
除以上疾病外,应注意小儿情绪变化可引起厌食。特别是因家长溺爱对小儿进食采取不适当的态度,反而引起神经性厌食(参阅精神疾病篇)。不良的饮食习惯常是厌食的主要原因,高蛋白、高糖的饮食使食欲下降;两餐之间随意吃糖果、点心、花生、